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是落实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部署的开局之年,也是自治区红十字会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、全面谋划未来五年工作的关键之年。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致信精神,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,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弘扬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红十字精神,自治区红十字会于近期在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“红十字风采”专栏,集中展现100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、志愿者、会员以及捐献者、捐赠人的突出贡献和感人故事,传播社会正能量,弘扬文明新风尚。
善为至宝 一生用之不尽
-宁夏第89例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吕明城先进事迹-
来自宁夏吴忠市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吕明城,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印刷公司。他出生于一个质朴传统的家庭,自小父辈言传身教,教他善良做人、真诚待人。
受父辈的影响,吕明城热衷于公益事业,热心帮助他人,无偿献血只是他善举中的一项。在第一次无偿献血时他采集血样,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入库志愿者。2021年9月,吕明城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,且毫不犹豫就答应了。可是,有谁知道吕明城家中的困难呢?父母年迈,小儿子也患血液病,且一直在治疗,家中生计全靠自己开的印刷公司支撑。如果去捐献,他的公司就得停业。只是这一切困难吕明城都没有说,依然选择了挽救患者,配合患者病情需要,到采集医院顺利地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,挽救了一位孩子的母亲。
吕明城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后,大家才得知这一切,在场的人都被他深深地感动了。有人问,家里那么多困难,你怎么还义无反顾地捐献呢?面对大家钦佩的目光,吕明城说:“我的想法很简单,就是要救人。救一个人,相当于挽救了一个家庭。因为我的孩子也是血液病,我更懂得患者家人的痛苦,懂得生命的珍贵。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育我,善为至宝,一生用之不尽,我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”。吕明城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,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,传递了社会正能量。
以厚重的生命礼物书写别样青春
-宁夏第98例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周兆琳先进事迹-
寒风凛冽的12月,宁夏志愿者周兆琳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,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小患者点亮生命之光。
周兆琳是位正直勇敢、乐于助人的小伙子,于2020年8月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,仅隔2年便与一名血液病小患者造血干细胞配型相合。当接到中卫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时,周兆琳既激动、又忐忑,激动的是可以挽救一个孩子鲜活的生命,忐忑的是怎么告诉家人捐献的事情。周兆琳试探着告诉妻子,自己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去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,妻子想都没想就说:“一定要救,我支持!”。周兆琳向家人们讲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,在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健康后,大家都表示理解。女儿也高兴地说:“爸爸要去救人了,是个英雄!”
2022年9月份,由于小患者病情原因捐献暂缓。11月份,捐献流程终于重启,可当小患者刚刚进入无菌仓的第一天,当地就发现新冠疫情感染者,周兆琳担心捐献受影响,索性在自己的半挂车上睡了几夜,全力保障按时捐献。在无情的疫情夹缝中,这场生命接力里没有一个人轻言放弃,在一个个不可能中寻找着“可能”。捐献日期确定后,经向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汇报,毅然决定提前出发,周兆琳所在单位也十分支持他的善举,工作上统筹安排,提供保障。到达采集医院所在城市后,为减少风险,周兆琳一直宅在酒店,采集医生百忙之中亲自前往酒店给周兆琳打动员剂,用行动默默支持着捐献。
采集当天,鲜红的血液从周兆琳体内流出,仪器缓缓转动,造血干细胞一点点地被分离出来。经过3个多小时的采集,带着体温的18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移交给专差。周兆琳和工作人员高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,挽救他人生命的庄严承诺得以兑现。
用初心承载生命的希望,以厚重的生命礼物书写别样青春。就这样,从出发到完成捐献共11天的特殊旅程,在大家的全力配合和辛勤付出中,周兆琳将小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。小患者母亲给周兆琳的感谢信中写到:“是您的无私奉献和大爱给了我们新的希望,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。往后的人生,我们要教会孩子用爱回报这个世界,将您的大爱善举传递给更多的人。”周兆琳完成捐献后感慨地说:“身为人父,小患者才比自己女儿大几岁,正是花季般的年龄,我必须得救!能为一个生命带去重获新生的希望,我感到无比自豪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