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固原市红十字会 > 核心业务 > 造血干细胞捐献 > 正文
“红十字风采”专栏——致敬捐献者
2025-06-05 09:40:00    来源:宁夏红十字会   作者:    【打印本页】    字体: [][ ][ ]

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是落实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部署的开局之年,也是自治区红十字会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、全面谋划未来五年工作的关键之年。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致信精神,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,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弘扬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红十字精神,自治区红十字会于近期在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“红十字风采”专栏,集中展现100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、志愿者、会员以及捐献者、捐赠人的突出贡献和感人故事,传播社会正能量,弘扬文明新风尚。

宁夏首例农民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大学生患者生命
-宁夏第6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余建春先进事迹-

余建春是宁夏首例农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,同时也是一名扎根农村的村委会组织员。作为父亲,他比常人更能体会生命的珍贵与重量。2020年6月,一通电话打破了余建春平静的生活——他与一位身患血液病的大学生患者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。得知对方是即将毕业、前途似锦的年轻人,余建春没有丝毫犹豫:“素不相识却能挽救生命,这是我的荣幸。希望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队伍,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。”这一善举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。捐献前夕,乡政府特意举办了一场温馨的欢送仪式,同事们纷纷送上祝福,用掌声为他的大爱之举加油助威。

捐献当天,余建春收到了患者饱含深情的感谢信。巧合的是,这一天正是患者的生日。这份跨越千里的“生命礼物”,不仅重燃了年轻患者生的希望,更成为对方最难忘的生日礼物。患者在信中郑重承诺,康复后定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,让善意温暖更多人。

虽未曾谋面,却因血脉相连而心意相通;虽相隔千里,却以生命相托缔结缘分。余建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,更展现了新时代“使命在肩、奉献有我”的崇高精神,让无私大爱在造血干细胞的传递中绽放出最美的光芒。

寓意好运的千纸鹤
-宁夏第81例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杨晓军先进事迹-

众所周知,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配型率仅有几万分之一,而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找到10个位点全相合的供者,并能顺利实现捐献的更为罕见。杨晓军,就是这其中一名幸运的志愿者。

认识杨晓军的人都知道,生活中的他热情开朗、乐于助人。2011年,杨晓军和他的妻子、弟弟三人,在一次无偿献血时同时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血样,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。10年后,杨晓军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,当得知他与一位小患者造血干细胞配型相合,并且这位小患者出生日期与他入库时间为同一年时,这让杨晓军夫妻俩感慨万分。妻子动情地说:“一个10岁的小姑娘啊,想想都让人心疼。如果能配型成功,我都想去捐献了。”在捐献这件事上,杨晓军夫妻同心,但他却担心父母不同意,因为父母年龄大了,怕他们受老旧观念的影响,阻止自己的捐献行为。在捐献前几日,杨晓军试探着问母亲:“老妈,要是有个孩子生病了,你愿意救她吗?”母亲没有丝毫犹豫:“救啊!谁家的孩子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,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啊。”听到母亲的回答后,杨晓军才将捐献的事情缓缓道来,取得了父母的支持。

捐献前一天,杨晓军和妻子亲手折了寓意好运的彩色千纸鹤,托专差转交给小患者。每个千纸鹤上,都有一句美好的祝福:祝小朋友早日康复!祝开心快乐,早日返回校园!……

在妻子的全程陪同下,杨晓军带着全家的爱心,成功实现捐献挽救了小患者的生命。小患者妈妈在给杨晓军的感谢信中写道:“恩人,是您给了我女儿重生的机会,是您给了我们这个家希望。您送给孩子的千纸鹤,非常漂亮,孩子特别喜欢,她说那就是您的爱,要陪伴她一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