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色下的村委会,90后村干部小崔正全神贯注地伏案工作。突然,手机的震动打破了静谧,屏幕上显示着红十字会的来电,工作人员带来一则消息:“您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筛配型成功,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?”三年前献血时“多留一份血样”的偶然善念,就此化作一条跨越千里的生命红线。
五年来,小崔扎根乡村一线,始终将“为人民服务”的誓言践行于日常。他走遍全村每家每户,深入了解村民需求,帮村民拓展农产品销路,积极争取资金改善基础设施,还组织文艺活动丰富村民生活。工作之余,他主动担任义务调解员化解矛盾,贴心照料孤寡老人,是村民公认的“贴心人”。2022年,小崔在参加无偿献血时,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能为血液病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,他没有丝毫犹豫,果断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。“多留一份血样,就多一份希望。”这份写在知情同意书上的承诺,在今年3月终于得到了生命的回应。面对配型成功的消息,小崔没有片刻迟疑,坚定地说道:“作为党员,就是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!”家人起初虽感意外,但很快就给予了全力支持。经过高分辨检测和严格的体检,小崔顺利通过捐献前的各项审核,毅然踏上了这场意义非凡的生命守护之旅。
红十字博爱周期间,在妻子和中卫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暖心陪伴下,小崔开启了这场特殊的“生命守护行动”。连续5天注射动员剂,带来的腰背酸痛如影随形,但一想到远方那位等待救治的患者,这些不适都化作了他坚持的动力。采集室内,血细胞分离机发出规律的嗡鸣声,暗红色的血液在管道中循环往复,每一次流动,都传递着生的希望。“原来人与人之间,真能用热血建立起如此紧密的牵挂。”看着渐渐充盈的采集袋,小崔在日记中写下了这句饱含深情的感悟。
这份承载着沉甸甸爱的生命馈赠,让小崔成为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第19970例、宁夏的第155例捐献者。两个素未谋面的灵魂,因为一个偶然的善念,完成了一场最温暖的生命对话。患者父母在感谢信中饱含热泪地写道:“您点燃的生命之光,照亮了我们整个家庭的未来。”在这场跨越千里的生命守护,正是红十字精神的具象化体现。小崔的故事有力地印证着:每一份微小善意,都可能成为照亮他人生命的光,每一次为人民服务的行动,都是对生命最崇高的敬意。
(来源:宁夏红十字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