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是落实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部署的开局之年,也是自治区红十字会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、全面谋划未来五年工作的关键之年。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致信精神,扎实推进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,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弘扬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红十字精神,自治区红十字会于近期在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“红十字风采”专栏,集中展现100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、志愿者、会员以及捐献者、捐赠人的突出贡献和感人故事,传播社会正能量,弘扬文明新风尚。
天使母女
-宁夏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胡梅和林梦洁的故事-
胡梅和林梦洁是一对母女,母亲在2021年4月21日去世,捐献了遗体和眼角膜,其角膜帮助两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;四年后,她的女儿林梦洁于2025年1月4日去世,也追随母亲的脚步,捐献了遗体。 胡梅是宁夏某国营企业的一名普通职工,由于身患多种疾病,长期饱受病痛折磨;林梦洁在13岁时也被诊断出系统性疾病,尽管病魔缠身,她依然坚强乐观,一边治疗一边努力学习,成功考入重庆西南大学,并顺利毕业参加工作。然而,病魔并未放过她。
2021年4月,胡梅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再次实施手术后,病情仍无法控制。4月19日,家属和胡梅协商:前几天有个出生三天的婴儿因病去世,父母捐出了孩子的眼角膜和遗体,帮助她人恢复光明,并为医学研究做了贡献。我们是否也可以做同样的事情?胡梅表示非常赞同,她说:“我和女儿长期生病,国家帮助了我们很多,只要能为国家做点贡献,我就心满意足了。”并催着家属赶快联系捐献事宜。按照她的意愿,家属强忍悲痛,打电话通知了宁夏红十字会。4月20日,宁夏红十字会协调员赶到医院,为胡梅办理了相关捐献手续,并向胡梅无私奉献的爱心善举表达崇高的敬意。4月21日下午,胡梅离开了这个世界。宁夏红十字会协调员组织胡梅的家属、单位领导、医护人员、眼角膜获取人员、宁夏医科大学老师一起向胡梅的遗体告别。随后,宁夏眼库获取了眼角膜,宁夏医科大学将遗体取走,供医学研究和教学使用。2025年1月4日,饱受多年病痛折磨的林梦洁也离开了这个世界,她生前曾说:“母亲的大爱行为是我的榜样,我也希望像她一样将爱心献给社会。”
胡梅和林梦洁,这对母女用生命最后的馈赠,点亮了他人的希望。她们的故事,不仅是对生命的礼赞,更是对爱与奉献的深刻诠释。她们的名字,将永远铭刻在宁夏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上,成为人间大爱的永恒见证。
捐献角膜,用生命最后的馈赠践行医者初心如果没有罹患疾病,艾雯或将会成为一名探索星空的勇者。她从小就是个出类拔萃的孩子,聪明勤奋,学习成绩一直很拔尖。她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疗工作者,后来对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为了探索更广阔的知识世界,她孤身一人到海外留学,硕士研究生成功毕业后,她准备更进一步,继续攻读博士学位。就在这时,她查出了严重的疾病。求学之路就此终止,转而踏上了与病魔抗争的艰辛历程。彼时,艾雯25岁,正是一个女孩最美丽的年华,本可以拥有无限精彩的未来,可疾病却没有留给她足够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。她决定在离世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,帮助眼疾患者重新看到光明。这不是临时起意,没生病之前,艾雯就登记成为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,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。她希望完成这个约定,用生命最后的馈赠践行自己救死扶伤的初心。
穿着婚纱,漂漂亮亮地离开这是一场有准备的告别。5月27日,艾雯离开了,生命永远定格在27岁。父母强忍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悲痛,联系了宁夏红十字会,签署了捐献眼角膜的法律文书。“这是女儿的心愿,她生前一直在说这个心愿,她说:‘帮到别人我会非常开心’,我们一定会帮孩子实现这个愿望。”在与宁夏红十字会协调员沟通时,艾雯的父母如是说。成功捐献眼角膜后,艾雯的父母拿出了为女儿准备的洁白婚纱,这是艾雯的第二个心愿:穿着婚纱走,漂漂亮亮地走。她从小就是个漂亮的女孩,虽然病魔让她受尽苦痛,她也希望自己能够以最美的样子告别、离开。告别仪式上,现场所有的医护人员深深鞠躬,含泪向最美的天使女孩默哀致敬。珍贵的眼角膜被宁夏眼科医院小心翼翼地登记安置在宁夏眼库,并启动了分配机制,已有2名患者在艾雯的帮助下重见光明。美丽的天使女孩,她的两个愿望都实现了。
“我想葬在一棵大树下,滋养它成长。”这是艾雯的最后一个愿望。来到宁夏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,看到这里绿树成荫,安宁静谧,艾雯的父母觉得女儿会喜欢这里。
(来源:宁夏红十字会)